標題: 【分享】區域性學生組織的想像
DUST
遊客




UID 8758
精華 5
積分 169
帖子 58
錢幣 289
存款 0 元
嘉獎 0 支
警告 0 支
熱誠 0 次
支持 0
閱讀權限 1
註冊 2007-3-29
來自 灰塵窖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6-18 13:22  資料  個人空間  主頁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添加 DUST 為MSN好友 通過MSN和 DUST 交談 Yahoo!

別讓髮禁復活
【分享】區域性學生組織的想像

這是我在去年重考大學階段,跟一些前輩討論的區域性學生組織建構的想法,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DUST:

  我在前陣子打算寫一封建議書給縣長跟市長(很難得的是,他們剛好是我親戚的朋友與同學的家長),我嘗試建構一個體制來保障學生的權益。

  就我個人的觀察,台灣大學以下(不含大學)的校內學生自治組織間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像我自己的母校的自治會制度竟然是建中二十年前的模式,在網路上看過許多學校在熱烈討論學生會的事務,不禁令我感到十分困惑,為什麼我的母校沒有這般熱情?在看過幾間學校的自治會規章以及與它校學生討論後,發現大多數的學校學生權力都是被侷限的,最常見的是「學生沒有最後決定權」,不然就是「學生會只是在分擔學校的事務」。學校的學生會往往缺乏傳承,而是一代更新一代,這或許是很大的缺陷。

  我想建構一個組織:區域性的學生事務團體。我的構想是由地方政府來直轄這樣的團體,除了經費上可以比較充裕以外,也具有一定的效力(或許也可以說:威脅性)。這個組織不侷限年齡(或者挺多限制最低年齡),也歡迎學校老師或是學生家長甚至是地方人士加入,當然,這是以「學生事務」為核心的組織。這個組織可以培育各學校的學生會人才,同時也統合各間學校所會面臨的問題(包含傳承性的議題),進而討論出解決方式,特別是國中,因為是地方政府的教育局管轄的,更可以透過政府來提出改革訴求,畢竟國中沒有所謂的學生會(至少我們這裡沒有)。

  除此之外,我想像「學習圈」所提出的概念結合社區、學校、組織為共同體,順帶推廣社區會議的進行與資源共享;而組織本身也可以聯合全國性、大區域的學生團體深入各地校園,作為一個鏈結的功能,雖然這樣的組織無法直接影響學校的自治運作,但是卻可以提供思考的建構與議題的方向及解決方法,當然這還要配合組織的人才培育課程才能達到效果。也算是為這個升學主義壓力下的校園提供一個建立思維的契機。

  不知這個想法的可行性如何?而又有哪些地方可能會有問題或需要加強?

藍鯨(2006/02/16):

  我們視「學生」為階段性的過程,因此學生組織通常也帶有階段性的任務感覺。如果學生組織要有所延續,那麼非得和社會組織有所聯繫不可。例如童軍團這類機構,支持者都是成人,延續一定目標與宗旨,才能長期發展。當然如果教育單位幡然醒悟決定賦予學生一定參與權利,有關學生權益的組織才有可能真正生根。

  這些問題很複雜,這和學生的能力有關,甚至應該說視野也有很大的關係。

  我現在不太贊成反抗性的學生組織的一些做法,因為就是視野的關係,「什麼是真正不合理的事情?」不同的視野來看,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當然我還是贊成學生要有反抗意識,因為那是獨立思考的開始。

  不過功課得先做好,所謂「功課」不是指課業,而是對於問題所在必須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找出主題。

  任何組織都一樣,都必須擁有目標,活動、組織力與績效評估。目標過於空泛,活動就會過於龐雜,組織的行動力就會下降,績效就不會不彰,績效不彰就會進一步影響成員信心,又影響組織的向心力及活動力。

  思考目標是你要先做的功課,如果是以成長為優先,那麼一個成長的社團,恐怕比較容易成立,那麼你就必須訂定出想要成長的能力有哪些:例如是要提升成員的口才,那麼演辯類的活動就是參考的指標;如果要提升企劃能力,那麼企畫課程或講座,就是思考的方向;如果要提升視野,瞭解公眾事務,那麼必須鎖定主題一步步來拓展,例如從憲法著手,就要辦憲法講座,要了解行政事務,可能可以請相關首長來演講或參觀相關機關,議會或司法事務、政黨事務也是如此。

  事情沒有這麼難,網路上都可以查到你想邀請相關單位的資料,以我的經驗來說,通常社會上都對學生十分友善,甚至還會推薦更適合的人選來指導。重點是這些主題的定位是否是成員間所需要的。

  一個組織要成立通常是從連繫感情開始,最後透過對話才出現議題,全國大專聯盟當初也只是學生會會長的聯誼會,吃吃喝喝,寒喧兩句,直到有些領袖型的人物出現,對於辦理全校性活動,例如迎新、送舊…等等經驗交流,才開始有固定形式的經驗分享。最後才開始釐清學生會應該負起的責任,甚至必須向校方爭取的權益。

  李敖在大陸的演講其實很值得學生們參考,他主張的是「緩爭」,不是暫緩爭取,而是緩緩爭取。先想清楚要什麼?手段是否能達成這樣的要求?這包含了是否會遭受學校激烈反彈,甚至處分,讓組織消失?而且手段是否能持久?其他學生或者家長的觀感如何?獲得多少支持與奧援?這樣才會形成龐大的力量。

  這不是地域性或時間的問題,而是是否問對問題,是否找對議題的問題。還有不要把抗爭掛在嘴上,有些問題不一定就是非得站在對立面,學校是個綜合體,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可能是爭取的對象,「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雖然不一定有敵人存在,可是自己成為全民公敵,甚至孤立起來,實在就是許多社運團體或學生團體越走越小的因素。

  我以前在東吳發動學分承認的運動(希望承認外系學分),就是聯合老師對抗系主任,才能在學生沒有投票權的系務會議上通過一致決議而獲致成功。

布拉姆斯(2006/06/24):

  地方政府都很窮,這個idea大概只有台北市或許可行。但是你要注意,你的idea是走自治路線,上面直接接一個「政府」,我想該團體性質大概就是選取年度十大優秀學生,辦一些連誼活動,或是這辯論比賽,比如:「高中生可不可以性交?」之類的東西,著重「程序正義」、「優雅的對談模式」。

  在旁邊還有學校老師、主任乃至於教育局督察之類的人物在旁邊微笑觀賞,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

  你想稿的東西我大概了解,我門中學有所謂公民或社會科的東西(我離開太久了,現在又有變)教的東西部分就是你想讓同學了解的東西,但是那是相當程序性,要考期末考的。

  台灣教育更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價值的單一化」趙建銘是一個醫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聽說阿珍對他非常滿意),意味這教育之後學生將投入某個體系,這個體系反過頭來指引著我們的考試制度,考試再引導教學。你進入學校,不知道注意到這個沒有?

影子(2006/06/24):

  你的想法基本上是認為制度限制學生的權益,但問題是:如果制度空間開放了,學生是否會願意利用運用這些權益?這是80年代末期各大學爭取到成立學生會之後,各個學生會在運作上出現的困境。因為沒有人願意參與、支持,所以爭取到的各種權力、空間形同虛設,實質的狀況和沒爭取到是一樣的。

  我建議你把爭取建立、改革制度當作手段,重要的是藉此提升、改變同學的想法和行動。民主政治成功運作的保證,在於存在一群具有批判亦是且具行動力的公民,而不是多良善、多自由的制度設計。

  你的構想很完整,但是我建議你先從簡單的做起。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先從固定開讀書會,討論、辦活動、辦一份固定出刊的刊物開始做起(電子報也行,有紙本在各校散發是更好)。一個太過龐大的組織通常很難運作,社會運動的組織的成功,在於能夠持久而有力的行動,而不在於其龐大,很多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不過四、五個人而已。很多大學搞得轟轟烈烈的學運社團,成員也不過五六個人而已。這些東西可以當成未來發展的願景。否則以我個人的經驗,除非有因緣巧合,你這個具有龐大組織架構的組織大概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才會建立起來。

  錢和人怎麼來,是你的構想中最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們都是中學生的話,那麼時間又是個問題。一但遇到考試、學測,是否還有人可以如此熱心投入?我很懷疑。

  我建議你不要想太多、太大,就先從開固定讀書會、出刊物做起,能夠讓這個刊物活上十年,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民進黨兩大派系之一的新潮流,當年不過是一群一起辦刊物的編輯集合起來,那個刊物的名稱就叫「新潮流」。到目前除了官方的刊物外(例如我以前唸書的時候的「北市青年」..),台灣各初高中,還沒有學生自辦的跨校性刊物,能夠做到這一步,就很不容易了。先不要想去建立像「消基會」、「全學聯」那樣的團體。

  話可能有點重,但都是基於自己大學搞社團的經驗,希望不會打消你的志氣。

DUST(2006/06/24):

引用:

作者: 布拉姆斯
  地方政府都很窮,這個idea大概只有台北市或許可行。但是你要注意,你的idea是走自治路線,上面直接接一個「政府」,我想該團體性質大概就是選取年度十大優秀學生,辦一些連誼活動,或是這辯論比賽,比如:「高中生可不可以性交?」之類的東西,著重「程序正義」、「優雅的對談模式」。

  在旁邊還有學校老師、主任乃至於教育局督察之類的人物在旁邊微笑觀賞,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


  經費問題我想政府也只是負擔一部分,至少比獨立性的組織還多一項收入的來源,而且政府的功效也不只是提供經費而已;至於運作的內容,就如同我所說的,我是期盼由各種類型的成員來組成,包含當地的各級學校(大學、高中職、國中),以及有心參與的民眾,討論本身即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與教師、家長互動,我想這是校園所缺乏的。

  另外,關於您所說的「價值單一化」,我不大瞭解您說的意思?能否再深入說明?

引用:
作者: 影子
  你的想法基本上是認為制度限制學生的權益,但問題是:如果制度空間開放了,學生是否會願意利用運用這些權益?這是80年代末期各大學爭取到成立學生會之後,各個學生會在運作上出現的困境。因為沒有人願意參與、支持,所以爭取到的各種權力、空間形同虛設,實質的狀況和沒爭取到是一樣的。


  您指的是校內的組織運作,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會產生類似的困境,我大膽假設會不會是因為校內的學業而壓縮到參與學校學生會的意願?之前我參與一個座談會,一位台大的現任學生會長就提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學業與學生會的工作很難兼顧。不過我也很難確定其他因素的影響。

  或許也很有可能來自於學生對公共事務本身就不關心,也可能是學生會本身的話題吸引力不足,沒有一個具體的議題引起共鳴。

  我不清楚如果採取校外運作而且沒有屆數限制的情況下會不會產生這類的困境,而且這也算是一個區域性的組織,是結合好幾間院校共同參與,加上還有社會人士、教師、家長的成員,如果有很明顯的成效,或許參與者會越來越多,不過這也僅是我的推論而已。

引用:
作者: 影子
  我建議你把爭取建立、改革制度當作手段,重要的是藉此提升、改變同學的想法和行動。民主政治成功運作的保證,在於存在一群具有批判亦是且具行動力的公民,而不是多良善、多自由的制度設計。


  爭取建立改革、制度除了透過學校本身有的組織以外不也僅剩校外的?
那不也是需要在校外建立或依附一個團體?至少要從學校現有的組織著手是有困難的。

引用:
作者: 影子
  你的構想很完整,但是我建議你先從簡單的做起。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先從固定開讀書會,討論、辦活動、辦一份固定出刊的刊物開始做起(電子報也行,有紙本在各校散發是更好)。一個太過龐大的組織通常很難運作,社會運動的組織的成功,在於能夠持久而有力的行動,而不在於其龐大,很多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不過四、五個人而已。很多大學搞得轟轟烈烈的學運社團,成員也不過五六個人而已。這些東西可以當成未來發展的願景。否則以我個人的經驗,除非有因緣巧合,你這個具有龐大組織架構的組織大概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才會建立起來。


  嗯,我想我嘗試的構想應該不能稱為「龐大」吧?例如以一個縣為單位,透過政府的宣傳與成員間的推廣,我想應該也不會超過五十人,更何況這不只有包含學生而已,重點是,如果將這個組織設計成如同一個培育人才的場所(辦演講、課程,我之前已經跟人本教育基金會討論過這部分的問題),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會響應。

引用:
作者: 影子
  錢和人怎麼來,是你的構想中最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們都是中學生的話,那麼時間又是個問題。一但遇到考試、學測,是否還有人可以如此熱心投入?我很懷疑。


  這個組織除了爭取與討論學生權益以外,我想最大的功能以及重點會是「教育」,如果社區結合成功的話,甚至這會變成一個多樣性的服務組織,學生因為定時的考試而無法參與,我想還是有其他人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辦個教師如何管理學生而不用體罰的講座,諸如此類。不用擔心組織會空轉。

引用:
作者: 影子
  我建議你不要想太多、太大,就先從開固定讀書會、出刊物做起,能夠讓這個刊物活上十年,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民進黨兩大派系之一的新潮流,當年不過是一群一起辦刊物的編輯集合起來,那個刊物的名稱就叫「新潮流」。到目前除了官方的刊物外(例如我以前唸書的時候的「北市青年」..),台灣各初高中,還沒有學生自辦的跨校性刊物,能夠做到這一步,就很不容易了。先不要想去建立像「消基會」、「全學聯」那樣的團體。


  嗯,我想您說的跟我所構想的不會有衝突,組織並不用一開始就馬上全方面執行,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我是在構想一個最後型態的樣子,我是期待往這類方式發展,如果建構與策略完善的話,我想應該不難達成才是。

引用:
作者: 影子
  話可能有點重,但都是基於自己大學搞社團的經驗,希望不會打消你的志氣。


  不會,很感謝您的建議與想法,直說也是避免美化現實,這樣討論起來比較容易看清楚問題。

(延續下篇)

[ 本帖最後由 DUST 於 2007-6-18 13:28 編輯 ]

頂部
[廣告] 提高你的網路瀏覽.下載速度,防止病毒入侵,請改用火狐!
DUST
遊客




UID 8758
精華 5
積分 169
帖子 58
錢幣 289
存款 0 元
嘉獎 0 支
警告 0 支
熱誠 0 次
支持 0
閱讀權限 1
註冊 2007-3-29
來自 灰塵窖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6-18 13:23  資料  個人空間  主頁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添加 DUST 為MSN好友 通過MSN和 DUST 交談 Yahoo!

影子(2006/06/24):

引用:
作者: DUST
  您指的是校內的組織運作,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會產生類似的困境,我大膽假設會不會是因為校內的學業而壓縮到參與學校學生會的意願?之前我參與一個座談會,一位台大的現任學生會長就提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學業與學生會的工作很難兼顧。不過我也很難確定其他因素的影響。


  不完全是。就那位台大學生會的意見,他主要指的是行政事務的執行上,會有這樣的問題,在國外例如史丹福大學,其實學生會主席團的主席,是要辦休學,這一年生活費靠獎學金過日子的,台灣目前沒有一個學校有這種制度。

引用:
作者: DUST
  或許也很有可能來自於學生對公共事務本身就不關心,也可能是學生會本身的話題吸引力不足,沒有一個具體的議題引起共鳴。


  至於一般學生,除了課業外,你說的學生對公共事務本身就不關心,也可能是學生會本身的話題吸引力不足,沒有一個具體的議題引起共鳴...都是原因之一,重點是這是經年累月形成的習慣,不會因為一個組織成立,而馬上有所改變。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持續的努力。這也是我一直強調「久」比「大」更重要的原因。

引用:
作者: DUST
  我不清楚如果採取校外運作而且沒有屆數限制的情況下會不會產生這類的困境,而且這也算是一個區域性的組織,是結合好幾間院校共同參與,加上還有社會人士、教師、家長的成員,如果有很明顯的成效,或許參與者會越來越多,不過這也僅是我的推論而已。


  就80年代台灣學運實踐的經驗,跨校性的組織雖然媒體的聲勢很強,但是會比單一學校的組織難運作,因為大家的聲音都不一樣,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在統合不同的聲音上,如果你還涵蓋這麼多不同身份、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那麼統合會更難。

引用:
作者: DUST
  爭取建立改革、制度除了透過學校本身有的組織以外不也僅剩校外的?那不也是需要在校外建立或依附一個團體?至少要從學校現有的組織著手是有困難的。


  其實校外、校內的組織成立和運作都很困難,因為台灣的人民缺乏集會結社的經驗,而中學生就更難了,因為中學生身上還有父母的家庭壓力。不過之前「反假分級制度」聯盟的運作非常成功,也許可以請教他們。

引用:
作者: DUST
  嗯,我想我嘗試的構想應該不能稱為「龐大」吧?例如以一個縣為單位,透過政府的宣傳與成員間的推廣,我想應該也不會超過五十人,更何況這不只有包含學生而已,重點是,如果將這個組織設計成如同一個培育人才的場所(辦演講、課程,我之前已經跟人本教育基金會討論過這部分的問題),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會響應。


  通常學生運動團體,如果背後沒有某個社會力量支持的話,是很難持續運作的,如果「人本」願意在經費還有組織運作經驗、教育訓練上提供支援的話,那是最好不過。

引用:
作者: DUST
  經費問題我想政府也只是負擔一部分,至少比獨立性的組織還多一項收入的來源,而且政府的功效也不只是提供經費而已;至於運作的內容,就如同我所說的,我是期盼由各種類型的成員來組成,包含當地的各級學校(大學、高中職、國中),以及有心參與的民眾,討論本身即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與教師、家長互動,我想這是校園所缺乏的。


  這個平台太偉大了,看起來像是個政府,而不是個學生運動團體。我覺得你能夠努力讓這個組織成為不同學校學生,或是校內不同學生的討論平台。在你所欲解決的問題上,教師、父母,很有可能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的。就像工人運動中,工會當然會和資本家有個討論的平台,但那是要先成立工會資後再談的事情,不是在成立工會的時候,要資本家一起來討論。你現在應該是要成立「學生工會」,不是成立個協調的組織,因為目前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自己的聲音,不是學生和教師各有自己的聲音,衝突劇烈,無法調解。

  這裡不反對一些有心支持學生的家長、教師的加入,但是記住:這個組織首先是幫學生爭取權益的,因此它應該先努力尋求以各種方式凝聚學生力量,壯大自己組織的影響力,而不是成為學生和教師、家長間的「平台」。這種想法太像政府的運作方式了,不是典型社會運動的作法。

引用:
作者: DUST
  另外,關於您所說的「價值單一化」,我不大瞭解您說的意思?能否再深入說明?


  幫布拉姆斯回答,像學生不覺得參與學生會是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種價值的單一化。像你想成立爭取學生權益的組織,但是馬上想到的是成立教師、家長、學生間的平台,就是一種價值的單一化。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對民主的想像,好像就是投票、選舉、開會、討論、協調,我們一想到民主,就是談美國,不會去談共產主義的民主實踐、不會去1968年的歐美學生運動,不會去談當下第三世界國家的各種小型的參與式民主實驗。更不會去談當下的問題和「資本主義」的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想、都以為自己能夠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勝利者,成為另外一個趙建銘。

  對於想成為另外一個趙建銘的人來說,去參與學生會運作,去爭取學生權益,有意義嗎?考上台大醫學院,泡到總統的女兒應該更實際吧!!

DUST(2006/06/25):

引用:
作者: 影子
  就80年代台灣學運實踐的經驗,跨校性的組織雖然媒體的聲勢很強,但是會比單一學校的組織難運作,因為大家的聲音都不一樣,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在統合不同的聲音上,如果你還涵蓋這麼多不同身份、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那麼統合會更難。


  聲音不同我想是組織目標與立場的問題,我實際上並不是要營造一個直接爭取學生權利的組織,而是間接達成這樣的目的,算是一種背後附加的價值。

引用:
作者: 影子
  其實校外、校內的組織成立和運作都很困難,因為台灣的人民缺乏集會結社的經驗,而中學生就更難了,因為中學生身上還有父母的家庭壓力。不過之前「反假分級制度」聯盟的運作非常成功,也許可以請教他們。


  嗯,如果剛好透過這樣的機會讓台灣人民培養集會結社的能力不也是好事一樁?

  父母的家庭壓力是指什麼?不期望子女參與額外的非課業活動嗎?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就目前的教育體制看來,家長與老師通常會鼓勵學生參加社團謀經驗,因為這些證明有利於升學。不過我不確定是否還有其他的壓力?

  其實如果可以調配時間的話應該也可以解決,比如在一般上課期間安排兩週一次的聚會,或是穿插一些座談活動給予自由參加,密集活動則排在寒暑假期間,甚至是分群來執行(大學生、高中職、國中生時間排開,每隔一段時間交流)。而平常也可以透過網路來達成討論的目的。

引用:
作者: 影子
  這個平台太偉大了,看起來像是個政府,而不是個學生運動團體。我覺得你能夠努力讓這個組織成為不同學校學生,或是校內不同學生的討論平台。在你所欲解決的問題上,教師、父母,很有可能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的。就像工人運動中,工會當然會和資本家有個討論的平台,但那是要先成立工會資後再談的事情,不是在成立工會的時候,要資本家一起來討論。你現在應該是要成立「學生工會」,不是成立個協調的組織,因為目前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自己的聲音,不是學生和教師各有自己的聲音,衝突劇烈,無法調解。

  這裡不反對一些有心支持學生的家長、教師的加入,但是記住:這個組織首先是幫學生爭取權益的,因此它應該先努力尋求以各種方式凝聚學生力量,壯大自己組織的影響力,而不是成為學生和教師、家長間的「平台」。這種想法太像政府的運作方式了,不是典型社會運動的作法。


  我之所以期望能擴充參與者的身分原因在於能夠分享不同的價值觀、各方的立場,這樣才有助於問題討論避免一廂情願的發展,我也曾經想過引進審議式的精神來作為討論的基礎。

  組織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學生學會判斷與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公共事務的關心),透過各種議題的討論來增長這類的能力,剩下的,也就是附加價值,即是學生爭取權益的開始,這點不見得是需要靠這個組職來進行,更可能是學生各自在學校展開。

布拉姆斯(2006/06/25):

  如果在台灣還搞不懂教育體系內的價值單一化,我很好其您怎麼與她們互動,甚至與學校人員去一起去為議題搏鬥?

  長篇大論之後,我想提一個東西:

  DUST給我的感覺一直想弄一個實體組織,而影子則是從過去經驗給予建議。我認為,現在學生(我指大學生以下)網際網路是一個重要的溝通媒介,與其用讀書會這種二十年以前的召集方式,不入更換媒介。我大一就一直對某個概念相當質疑,後來書讀越多越釋疑:「語言決定了人們的世界觀。」

  辦讀書會或刊物,可以找到同好,但是影響力不過一撮人,甚至最後還搞成門派之分,甚至類似讀書會能吸引多少人?請把讀書會的模式拉到現在這個青少年滿腦袋籃球的時代裡面,我建議你往網際網路,流言版BBS等模式經營,比較接近你平台的概念,同時可以讓參與者選擇她們有控的時間參與。

  但是網路的特色是資訊過多,尤其因為更新時間過長,而網友流失。其他包過資訊不吸引人,因為網路瀏覽便利而快速轉檯。

  總之我建議你有新的思維,讀書會眼中是李登輝年輕時後的事情。

  抱歉拉!影子,好像在吐嘈你!

影子(2006/06/25):

  這樣就算吐槽的話,布兄你對的吐槽定義可能太過寬廣了。這在方法論上是有問題的..^.^。

  網路這一塊,我在寫論文有注意到,至少在東海的經驗裡面,從1997年以後在運動的組織和實踐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2003年以後的運動,網路幾乎取代了原本校園海報牆的作用,BBS同時變成了運動人氣的重要指標。不過這塊我實在太陌生,所以在我論文中也沒有多著墨,所以我提出來的建議,確實也沒有想到要怎麼運用網路。例如部落格就是最近很受矚目的一個工具。

  不過我覺得實體的互動還是不能偏廢,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強調要製作刊物到各校散發,現在電子報、網路廣告太氾濫了,部落格和新聞台也是多如過江之鯽,反而紙本如果版面弄得好的話,會更引人注目。

DUST(2006/06/25):

引用:
作者: 布拉姆斯
  如果在台灣還搞不懂教育體系內的價值單一化,我很好其您怎麼與她們互動,甚至與學校人員去一起去為議題搏鬥?


  這部分的知識我所學得不多,還請您多多包含,老實說包含大學的校內學生組織運作以及全國跨校性的學生團體我都沒接觸過,只能透過文字資訊來獲得相關的訊息,但往往又只能憑空想像,去感受大專與高中職之間的差異性,或許上了大學後我可以更廣泛來瞭解這個領域。

  關於「價值單一化」,老實說我還是不甚瞭解,如果從字面直接解讀我大概會往「單一性的價值觀」這個角度去想,我不大清楚影子所言的「學生不覺得參與學生會是自己的事情」以及「成立爭取學生權益的組織,但是馬上想到的是成立教師、家長、學生間的平台」這兩者的相同點,這個意思是說「大家的價值觀只朝向一個目標,而其他東西對他們而言都是沒有意義」嗎?

  就組織目標而言,「成立教師、家長、學生間的平台」也只是一個達成爭取學生權益的先決條件,這應該沒有衝突吧?

布拉姆斯(2006/06/25):

  Cheers雜誌最近出了個專刊,大約是訪談國內100多所大學,既作了調查,也作了他們對未來出路的報導。

  建議你花的200去買來看看,我自己剛去政大書成買了本,其實報導的也沒多大新意,但是我要知道的是現在大學生對自己,社會對他們的主流觀感。

  整本番下來,你會發現運動根本不是選項。反而像一些轉系、考取證照倒是現在大學生期望的主流。你還可以發現什麼系、什麼出路是現在的主流價值(抱歉,小弟的母校也榜上有名,但是我那個系根本上不了台面拉!)

  另外在生活方面,聯誼、談戀愛與BBS之類的東西不可或缺,你會好奇為何談運動最後談到這個上面。

  我覺得了解「主流」大學生觀念,就會從中獲得你從學校去進行任何活動的靈感。如果你的運動是要跟櫻桃小丸子結合、是要改為星巴克與麥當勞的話,你願意嗎?

  人多就是力量,數大便是美。

  最近社會風潮四起,很多人在問:「學生在哪?大學生與學運呢?」

  買本cheers或者你會有想法吧!

  感謝。

藍鯨(2006/07/08):

  關於影子兄、布拉姆斯兄與您的對話,十分有趣,因為還沒仔細研究,大略的看,我和影子兄的看法接近。

  政府很難補助,問題還有在組織法、預算法的設計上十分嚴謹,其實您的構想十分接近政府,同學們很快就會吃上官司,其次,政府一定會派人來指導,就會陷入所謂價值單一化。

  價值,就是價值觀,單一化,就是只有一種價值觀主宰整個群體或社會。極端一點,例如共產社會,共產主義的觀點主宰了一切,包含文學、藝術,開頭都會來段唯物史觀的開場白,不然根本無法出版。

  影子兄講的是,您在思考學生運動的時候,卻是用建構政府的概念來思考,是中了政府解決辦法的毒。

  解決事情的辦法有很多種,越不被束縛,就是越有創意,越被固有的想法束縛,有時候越不能解決問題。(如果能解決,現在的當權者就會解決)

  您提出來的學生運動,其實問題不在規範,問題在於吸引;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制度的規定,而在於建立引導的方式。

  而且還有很多學生運動關心不同的事情,如果想要「統一」用一種方法,恐怕最後會流於形式。

  學校預留空間給學生自由發揮,我想還要好幾年的時間來提倡,在台灣,我們總是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很少會體認到,你要做好A,可能得犧牲B。

  所以為什麼國外學生會自治會長需要休學,因為這是他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訓練出來的「政治」人物就很清楚:「你不能兼差,你必須專任,專心解決公眾事務」。

  我和影子兄最大的不同,在於我不會區分這個方法來自何處,我只關心他們本質的設計是否符合我們解決問題使用,所以我不會說您犯了單一價值化的問題,我只是會告訴您:您的設計,恐怕無法讓學生學到什麼自治,恐怕是讓更多公權力透過這些創建的組織,牢牢控制學生(這是最可能發生的,連學運的方法都有規定);

  或者還有另一個情況,就是學生流於浪費社會資源,不僅學不到創造資源,反而認為社會提供資源供其實驗理想是應該的。

  您的思考很好,但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和用什麼手段,彼此之間要有關聯,否則解決一個問題,會創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

頂部
[廣告] 你知道透過部落格或是網站也能賺取穩定的收入嗎?
蛋頭~
Newbie
Rank: 1



UID 5
精華 0
積分 513
帖子 311
錢幣 8880
存款 0 元
嘉獎 0 支
警告 0 支
熱誠 0 次
支持 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11-2
來自 充滿廢物的世界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6-22 18:40  資料  個人空間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別讓髮禁復活
呵,終於找到一篇能看的文章了。

(還沒看完的說...)

嗅到建青的味道...

難道?





新的一年要當一個新的蛋
頂部
[廣告] 你知道透過部落格或是網站也能賺取穩定的收入嗎?
DUST
遊客




UID 8758
精華 5
積分 169
帖子 58
錢幣 289
存款 0 元
嘉獎 0 支
警告 0 支
熱誠 0 次
支持 0
閱讀權限 1
註冊 2007-3-29
來自 灰塵窖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6-22 21:48  資料  個人空間  主頁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添加 DUST 為MSN好友 通過MSN和 DUST 交談 Yahoo!

那個,建青是什麼?囧

建國青年?

頂部
[廣告] 皮吉分類廣告~食衣住行育樂免費刊登查詢!
 


免費使用皮吉信箱!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4-20 06:15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Skin By D-XITE.COM™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Pkey!皮吉網 台灣最讚的學生交流資訊論壇!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