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歷代篡位問題
任尉羽異
Newbie
Rank: 1



UID 7454
精華 0
積分 49
帖子 30
錢幣 296
存款 0 元
嘉獎 0 支
警告 0 支
熱誠 0 次
支持 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2-28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6-7 17:15  資料  個人空間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別讓髮禁復活
歷代篡位問題

  篡位從以前到現在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成功叫變〈明-靖難之變〉,失敗叫亂〈漢-七國之亂。

  但一個帝王的功過後人評價卻是不一的,我們先不談夏商周三代。先看漢朝。

  漢朝在文帝跟景帝的「文景之治」後,漢武帝對匈奴大規模用兵,連年的兵禍讓「文景之治」積聚起來的國力幾近耗盡,本已充盈的國庫空虛了,整個社會陷入飢荒混亂中,田園荒蕪,流民失所,一幅破敗的景象。所以武帝在「輪臺罪己之詔」加了一句話「海內耗虛,戶口減半」,這樣的皇帝評價是不可知的。

  在唐太宗「貞觀之治」後,誰會評論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年〉的玄武門之變。

  滿清推翻後,孫中山為大總統,「三民主義」課本都說他的資金來自海外華僑,但他是洪門的人,也是哥老會的一員〈沒記錯的話〉,蔣中正本身也是青幫的。

  在周公東征後,有沒有人想過他也是在殘殺自己的兄弟。正如羅素在一次演講中,公佈乾隆兩道賜給英國國王的上諭中,曾有「咨爾英王,海外輸誠,重譯向化……」的字詞。結果是聽眾哈哈大笑,羅素表示,如果聽眾覺得乾隆皇帝的用詞可笑,表示還不瞭解中國對外關係的歷史背景。

  不錯,這不僅是那些聽眾犯的毛病,也是現代人在看歷史的通病,除非我們能夠回到當代,或者將事情的真相詳細還原,我們才有資格可以評論一個人的功過。

頂部
[廣告] 靠你的部落格就可以賺到廣告費?
 


免費使用皮吉信箱!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4-18 14:30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Skin By D-XITE.COM™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Pkey!皮吉網 台灣最讚的學生交流資訊論壇! - Archiver - WAP